9月19日,人格心理学课堂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跨学科对话,心理学专业的贾缨琪老师邀传播学领域的任晋茹老师,以“文化自信与人格塑造:跨越学科视角的深度解析”为核心,与同学们一起探讨文化在人格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
人格,这一复杂而多维的心理结构,历来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贾老师首先阐述了人格形成的多元因素,强调遗传与环境因素都产生着各自不同的作用,而文化作为环境中的重要变量,其影响力不容小觑。她指出,中国几千年的悠久文化,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着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塑造了独特的民族性格与行为模式。

随后,任老师从传播学的专业视角出发,深入讲解了文化如何通过多样化的载体进行传播,特别是在当前这个数字化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无疑已经跃升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和核心渠道。她提醒同学们,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培养良好的信息筛选、评估和传播能力至关重要,这是在复杂媒介环境中保持清醒头脑、坚守正确价值观的关键。


接着,贾老师进一步阐述了文化差异如何塑造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的思维方式、情感表达和行为模式。她指出东方文化中的个体可能更倾向于考虑他人的感受,注重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而西方文化中的个体则可能更加自信、独立,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任老师则通过生动具体的案例——《长津湖》与《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中的电影人物塑造,直观地展示了东方文化中集体主义、和谐与内敛的精神追求,与西方文化中个体主义、竞争与直接表达的鲜明对比。这一对比分析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文化差异的理解,也激发了大家对不同文化背景下人格特征的思考。


紧接着,两位老师携手解析了《黑神话:悟空》这一文化产品的成功案例。这款游戏以其精美的画面和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在国内引起了广泛关注,更在全球范围内传播了中国的传统文化,特别是山西的文化遗产和古建筑。通过这一案例,贾老师和任老师地生动展示了优秀文化在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作用。同时,也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路径,强调了文化产品在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价值。
此次双师授课不仅是一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心灵的启迪。它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文化不仅是人格形成的土壤,更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成长的不竭动力。在未来的日子里,愿每一位同学都能怀揣文化自信,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多元的文化,不断完善自我,成为具有鲜明个性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时代新人。
撰稿人:贾缨琪
审稿人: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