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美学漫步”课堂上,通识教学部的赵振滔老师和杨晋丽老师携手,从美学和经济学的双重视角出发,以20世纪福特汽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兴衰为背景,共同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双师授课,共探企业美学管理的重要意义。

福特和通用经营理念的碰撞
课堂伊始,杨老师介绍了福特汽车公司初创时以T型车开拓市场,秉持“功能决定设计”的理念,因性价比高而广受欢迎。1913年,福特引入流水线生产,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使汽车普及。这一模式促成了福特主义,即以市场为导向、分工专业化、低价竞争的生产方式,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福特汽车的市场份额。
赵老师与学生们一同讨论学习了通用汽车公司的崛起,重点探讨了艾尔弗雷徳·斯隆在1923年担任通用公司的总裁之后,秉持“汽车不仅要满足消费者的功能需求,而且更要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这一特殊经营理念,才逐渐实现了对福特公司的赶超和逆袭。

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在了解完福特和通用不同的经营理念后,赵老师引入了“美学管理”概念,强调美不仅存在于自然和艺术中,也体现在企业管理中。他指出产品设计需结合功能与审美,满足基本需求的同时带来视觉愉悦,以提升产品吸引力和市场份额。通过电商营销中的买家秀与卖家秀对比,他进一步强调了后福特主义时代企业美学管理的重要性。
杨老师则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在目前所处的消费者主导的市场中,市场细分极其重要,市场细分的意义在于帮助企业更精准地定位目标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市场细分的方式主要包括地理细分、身份细分、心理细分和行为细分等,通用汽车就是通过身份细分生产出雪佛兰、别克、凯迪拉克,提高市场竞争力。所以通过市场细分,企业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制定更有针对性的营销策略,提高营销效率和效果,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标准化与个性化的平衡
赵老师进一步从美学的视角指出,标准化产品往往缺乏个性化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审美需求。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越来越受到欢迎。这些产品能够体现消费者的独特品味和个性,带来更加深刻的审美体验。
杨老师则从经济学角度补充说,在福特主义时代,大规模标准化生产带来了生产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降低。然而,随着市场的饱和和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企业需要转向后福特主义,通过细分市场、生产小规模、非标准化的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这种转变不仅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还能促进市场的繁荣发展。


在两位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从生活中寻找案例,运用经济学和美学的知识来探讨后福特主义时代的企业管理。大家纷纷表示,这次双师授课让他们对企业美学管理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此次双师授课不仅是一次教学方式的创新尝试,也是一次学术交流的宝贵机会。通过美学与经济学的结合以及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大家对企业美学管理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学生感悟:
由于学习过管理和金融学方面的相关课程,所以这场别开生面的“美学漫步”双师授课让我从一种全新的角度把美学和管理结合起来,不仅知道了福特主义和后福特主义的发展历程、概念特点和对现代的影响,还懂得我们以后在经营公司推出新产品的时候,要细分市场,更重视用户的情感需求,才能在众多产品中脱颖而出。——金融2302班郝毓彤
作为本次双师授课的学生,我感触很深。“美学”与“经济学”相碰撞擦出了神奇的火花,老师们通过福特公司和通用公司的发展对比,发现管理与营销策略与“美”紧紧联系、相互交融。我学到的不仅是福特主义对当代公司经营的经验启发,而且更是拓展了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通过本节课,以福特公司为启发,明白了只有掌握经济形势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并做出策略调整,才能赢得利润和消费者的青睐。——数管2303 冀童欣
撰稿人:赵振滔 杨晋丽
审稿人:赵振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