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自然与社科教研室举行了秋季学期第二次集体听课活动,主讲“生活中的经济学”的杨瑞老师和全体师生共同探讨了关于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的“科斯定理”。

导入部分,杨老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高铁换座”的情景演绎环节,通过四组不同学生的表演,逐步引导学生们理解“产权的边界”,为接下来案例分析垫定了初步的基础。

接下来,杨老师顺理成章的引出事先准备的五个真实案例“牛与小麦”、“泳池阳光与酒店副楼”、“火车与亚麻”、“养鸡场与新居民”、“水泥厂与老居民”与学生们展开了热烈地讨论。到底谁伤害了谁,谁妨碍了谁?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答案依赖于权利界定。若这个世界没有权利界定,就没有伤害;没有权利界定,就不知道谁伤害了谁。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新制度经济学的鼻祖科斯(Ronald H. Coase)认为纠纷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双方为了不同的用途,在争夺相同的稀缺的资源,它的根源在于产权不清晰,产权未确定。

科斯指出私域具有排他性,享有高度的自主决策权,产权所有者能够做到合理利用资源并且有权保护产权不受侵犯。公域的资源和服务对所有人开放,不存在明确的产权主体,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平等享用。必要时政府需介入管理,确保公共资源合理利用和公共服务有效提供。
纠纷如何才能有效得到解决呢?科斯假设了这么一个前提条件:如果争夺资源的双方是同一个人,那会发生什么情况?此时,答案尤如拔云见日般容易。需要遵循两个原则:谁避免意外成本最低,谁的责任就最大;谁用的好归谁。
在课程的最后,杨瑞老师希望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对“权利”这个词有更加深入的体会,如宿舍使用权、校园禁烟的深层原因等,都要有迟度、有边界,尊重他人的权利,心存敬畏之心!

此次集体听课深化了师生对产权界限的理解,激发了其对经济现象的思考,同时增强了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提升了学生产权概念的应用能力。教研室将继续举行集体听课评课,进一步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听课心得
课程导入中,教师通过设计情景演绎,突出表达了本节课的第一个核心知识点,即“权利界定”的重要性;随后,教师通过真实的案例分析,带领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科斯定理的内涵。美中不足的地方在于课堂上教师要进行适时的收敛,引导学生将注意力回归到课程中。老师的成长会有一个必经的过程,即年轻教师放不开、老教师收不住。从内容的掌握、挖掘、运用到再理解是需要教师不断的花功夫进行教研的,希望老师们能够认识到这个规律,在每一个阶段提醒自己。
--赵云
徐佳:杨瑞老师以学生参与度极高的高铁情景演绎为导入,使学生明确本堂课教学内容,整个课堂的设计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层层递进,不仅清晰地阐述了科斯非凡定理中核心内容,让我们直观感受到科斯定理背后的经济逻辑。教学过程中张弛有度,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还强调了科斯定理在解决邻里纠纷、污染等侵权问题的重要性。另外,课堂上关于案例的讨论激发了学生的思考热情,这种参与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主动去思维,如何运用科斯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做到了学以致用。
--徐佳
杨瑞老师的课堂给我非常大的启发,即教学在传递知识之外首先需要做到让学生沉浸其中。否则再扎实的内容,如果学生缺乏兴致,一切都是枉然。
--杨小梅
导入趣味性强,学生角色扮演较为生动,案例贴近生活,以小见大引入科斯定理,使人更好地了解权利和成本的关系,便于产权界定;课程内容丰富,条理清晰,逻辑性较强。案例略多,不利于突出重点,导入时间可适当缩短。
--戴国庆
通过情景演绎让学生扮演角色的方式导入,将抽象的理论知识放入具体的情境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产权的理解。选取案例丰富且贴近生活,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科斯的非凡见解。
--宋露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