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双师授课: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多学科融合共探爱情的真谛
大学阶段
爱情是一门必修课还是选修课?
找男女朋友
你想找一个什么样子的人?
如何培养爱的能力?
近日,通识教学部罗娟老师和徐佳老师在“幸福课:积极心态的力量”课堂上,共同为同学们带来一场别开生面的双师授课。本次课程通过心理学、经济学、法学多学科融合,帮助同学们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解开恋爱中的困惑,提升爱的能力。

课程开始,罗老师抛出问题,大家了解自己的恋爱需求吗?你要找的人是一个什么样子的人?引发学生们的思考,引导同学们的恋爱需求不仅在身体、年龄、容貌、仪表、角色、地位上,更应该侧重在能力、性格、兴趣、价值观等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接着,罗老师与同学们进行互动,收集学生存在的恋爱困惑,进行课上分享。对同学们存在的恋爱困惑,罗老师进行归纳,
大学里要不要谈一场恋爱?
面对心仪对象,要不要表白?如何表白?
面对不喜欢的追求者,该如何拒绝?
如何让爱情保鲜?
如何面对爱的结束?
接下来,罗娟老师和徐佳老师从心理学与经济学、法学学科交叉的角度对大学生的恋爱困惑进行分析。从成本与收益角度进行分析,大学里要不要谈一场恋爱;结合信息不对称问题对“面对心仪对象,要不要表白?如何表白”进行解读;运用沉没成本正确面对爱的结束,徐佳老师也从法学的视角帮助同学们分析恋爱中的法律问题。

随后,罗娟老师和徐佳老师从心理学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培养爱的能力的建议,运用效用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教会同学们用对“爱的语言”,找对爱的频道,学会经营爱情。
最后,罗老师指出:不是恋爱让同学们成长,而是成长的你,才可以好好谈一场恋爱。爱情不是树荫下的甜言,不是桃花源中的蜜语,大学生恋爱观应该是理想、道德、义务、事业的有机结合。希望大家走出恋爱误区,提升“懂爱、敢爱、会爱”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恋爱观、婚姻观、家庭观。
撰稿: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