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情景演绎——经济学课堂唤醒权利意识

发布日期:2025-10-27    浏览次数:

宿舍的同学如何相处?如何解决矛盾?在同学们的日常生活中藏着许多我们看不见、日用而不自知的经济学原理。在本周的《生活中的经济学》课堂上,赵云老师通过组织学生情景演绎“高铁让座”,让同学们体会手里的车票,不仅仅是一个实体的座位,更是一份值得被尊重的权利。

学生宿舍限制用电功率、图书馆占座,宿舍空间使用的争执,手机中位置、通讯录、相册的的访问权限······这些问题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它们背后却有着相同的底层逻辑。在课堂上,赵云老师说借着近期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奖的热度,向同学们介绍了经济学家们活得诺奖的真正原因在于他们的慧眼,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制度设计的原理。并通过设计“高铁让座”的情景演绎,邀请两组表演者在规定时间内演绎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故事结局,要求现场的观众在学习通中总结、凝练出两个结局背后的共同特征。

第一组表演者中的“白领”,看到了亲密的年轻情侣因没能买到连坐的沮丧与诚恳的态度,于是便成人之美,将座位让给了他们,作为回报,情侣给白领买了许多好吃的。而第二组表演者中的“白领”,因旅途上的图书需求没有让出自己的座位,最终双方协商无果,男朋友只得无奈起身,走向了其他车厢。男朋友的无奈起身引得全场观众哄堂大笑,但也就在这一刹那,学生们顿感灵光乍现,一个词出现在他们的脑海中。

随后,赵老师为同学们展示大家回答的词云,同学们看到了两场演绎背后的底层逻辑——权利。同学们恍然大悟,原来许多纠纷的背后,真正的原因在于争执的双方都是在争夺没有被界定的产权啊!在高铁上,无论最终协商的结局如何,双方是不会产生争执的,因为他们手里都有票,也就是手里都有明确的、对于某个座位的使用权。赵老师趁热打铁,说到“我们反感图书馆占座、反感在教室里或者宿舍里大声喧哗,都是因为这些地方是公域,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对于这个资源的使用权。”

所以,科斯定理告诉我们,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保持安静,不仅仅是有素质的体现,更是作为现代公民,对于每一个人权利的基本尊重。

撰稿|赵云

审稿|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