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研】提质丹心永存,课改百变出新 ——记通识“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模块第一次教学研讨

发布日期:2021-03-17    浏览次数:

3月10日周三下午,通识课教学部“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模块的全体教师齐聚教研室召开了本学期第一次教学研讨活动。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说课的方式展开,旨在对本学期课程性质变化后的《音乐剧》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希望以《音乐剧》为试点,逐步规范课部艺术类课程的教学体系,以建立更适合该模块课程性质的教学模式。

【通识教研】提质丹心永存,课改百变出新

教学研讨过程中,模块负责人张婧老师首先对《音乐剧》这门课程总体概况的阐述:《音乐剧》由原本的通识必修课变成了通识选修课,课程性质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课程内容、教学重点、考核方式也相应地发生改变。课程面对的群体由整班集体上课的学生,变成全校散选上课的各专业同学。另外,原有考核方式中的以班为单位的实践部分将无法在零散选课中实现。面对上述改变,教师需要加大课程趣味性、知识性、实践性的探究。针对张婧老师的汇报,该模块教师积极讨论,且一致同意老师们可以利用“学习通”线上讨论、记录等优势,加大过程考核比重,将课程设置为资料推送、前测、课堂学习、主题讨论以及课后发散思维等几个部分,力图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之后,王健老师则以《音乐剧》第一章节为例,对该课程的讲授过程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及演示。王老师的分析分为4个部分:教学分析、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反思。教学分析旨在让学生了解课程章节的布局;教学策略则在明确本章节的教学主旨,并且教师针对这一主旨需要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则是具体的知识及兴趣的培养过程,王健老师将教学过程细分为6个部分:任务导入、尝试探究、技能实训、总结回顾、成果展示、布置作业,并配以了具体的时长分配数据,如下图所示:

【通识教研】提质丹心永存,课改百变出新

这六个教学部分,要根据不同的需求配合“学习通”进行运用,重点如下:课前导语目标要明确,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和学习目的;资料内容准备要简洁且丰富,拉近学生与陌生艺术形式的距离,为课堂互动教学做准备;课堂教学可以由形象视频引入,在“学习通”发布讨论,最后由教师总结,并根据学生现场讨论情况梳理不同概念,总结自己看法;教师还要针对本节重点难点设置问题,以学生讨论、问卷等形式,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最后,教师总结提升,梳理知识脉络。

课部副主任张晶晶老师总结了此次研讨,她认为《音乐剧》各任课老师的探索既符合教学规范同时又充满“艺术个性”,其他课程也要从教学实际出发进行教学创新。

本次教研活动不仅针对具体的课程提出了要求,也为艺术模块未来的发展和教学改革确定了方向:教学过程要更加规范、教学要有特点、成果展示要适合课程性质。

期待“艺术创作与审美经验”模块各课程在教学、教研之路上开出累累硕果。

(作者:信院通识 编辑:cu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