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年、新气象,通识部科学与社会教研室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期集体教研会议。会议首先就课程档案归档、绩效考核指标解读以及职称评定等相关事宜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安排,随后赵云针对过往课程教学中共性的痛点与难点进行了梳理,对新学期的课程建设中的细节工作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聚焦课堂教学,创新教学方式。

为了增强学生对课程的了解、去除课程中的“水分”,保证学期教学任务有质量地完成,“课程学习指南”的建立与发布显得尤为重要。根据部门指导意见,赵云老师以《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例,指出每门课程都要根据课程的建设情况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份包含课程简介、教学安排与作业要求、考核要求、延伸阅读书单的“课程学习指南”。学生可以根据学习指南,制定自己的学期学习规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且帮助教师更好的把控课程的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




在通识部教研室调整之后,为了进一步实现教研室内资源整合与共享,打造良好、高效的教研环境,促进教学能力的迭代升级,缩短新教师适应期,增强核心竞争力,科学与社会教研室制定了新的课程集体教研计划,并要求每次教研都要确定一个教研主题,切实推进课程建设。

“第二课堂”对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赵云老师强调在本学期个课程组要充分利用好部门现有的教学环境与相关资源,做好全面的第二课堂活动。其中,赵云老师以《生活中的经济学》为例,向其他课程组老师介绍了本学期第二课堂除了“在校研商”活动外,社会调研活动的调研对象将进一步拓展,将对校内的新开餐厅、折扣超市以及村镇、社区养老等机构进行调研并完成调研报告;为保证调研活动有序、高质量开展并取得实效,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将在第三周、第七周、第十周进行调研报告的前期、中期、后期的指导与反馈。


撰稿|杨瑞
审稿|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