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升新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近日,通识教学部《人工智能与未来》课程组组织开展第五期新教师试讲活动。课程组赵凯、任晋茹、王彤、李雪萌四位老师参与,徐佳教授全程指导,围绕课程第六讲“创造力革命”展开深度研讨,重点打磨AI生成内容相关教学环节,为高质量课堂教学赋能。
试讲活动伊始,赵凯老师带领参与教师逐页梳理第六讲“创造力革命”的PPT内容。从AI生成图片的技术原理,到AI视频、音乐创作的实际案例,赵凯老师结合教学逻辑,明确各板块重点难点,帮助新教师理清教学思路,确保后续试讲环节能紧扣课程核心,准确传递“AI如何重塑创造力”的关键信息,为接下来的分项试讲奠定基础。
任晋茹老师从教学导入设计出发,提出跨章节内容调整建议。她指出,第五讲中“让学生识别图片是AI制作还是真实图片”的互动环节,可迁移至第六讲开篇作为导入内容。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判断、思考“AI生成内容与真实内容的差异”,能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自然引出“创造力革命”的主题,让课堂导入更具趣味性与关联性。
在分项试讲环节,李雪萌和王彤老师结合自身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展开针对性教学展示。
李雪萌老师聚焦“AI生成图像和音乐”核心内容进行试讲。她结合具体AI工具案例,演示AI生成图像的操作逻辑,讲解AI音乐创作的技术流程,通过直观的案例展示,让抽象的技术知识更易理解,同时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预设,提升学生参与度。

王彤老师试讲了AI生成视频的内容,还深入探讨AI对创作领域的多维度影响,重点分析AI如何提升创作效率、改变传统审美标准,以及引发的原创性争议等话题,丰富了课程内容的深度与广度,引导学生从技术与人文双重视角看待AI创造力。

针对本次试讲活动,徐佳教授进行点评,建议在授课过程中增设“对比教学”环节,将AI生成视频与原电影视频并置展示,让学生直观观察两者在画面质感、叙事逻辑、情感表达上的差异,加深对AI生成内容特点的理解。此外,还强调课堂应充分关注“学生呈现”,鼓励增加学生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用AI工具创作简单内容,并分享创作思路与成果,激发学生主动思考与创新能力。最后,徐佳教授提出需在教学中重点突出“AI降低艺术创作门槛,普通人也能参与艺术创作”的理念,让学生感知AI对创造力的普惠价值。
此次新教师试讲活动,不仅为《人工智能与未来》课程组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更通过精准指导与细节打磨,进一步完善了“创造力革命”章节的教学方案。下一步,课程组将结合本次试讲成果,优化教学内容与环节设计,助力新教师快速成长,推动课程教学质量持续提升,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通识教育体验。
撰稿:王彤
审稿: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