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推进我校通识课程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帮助通识教师学习理解知识图谱在教学中的应用,实现从建资源到建体系的转变。通识教学部联合智慧树网为我校大通识序列的教师组织了题为“基于知识图谱的新形态通识课程建设”工作坊。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晶晶老师参与本次工坊并致词,她说,知识图谱是当下高等教育在探索与发展中的又一条新路,为高校教师尤其是通识教师提供了一种数字化、智能化的课程建设工具与思路,为“通识金课”的打造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与逻辑支撑,希望老师们通过本次工坊,打开自己在课程建设中的全新视角,让新工具、新思想真正落实到教师未来的课程建设中。
本次工坊共分为三个环节:政策解读、模型与案例讲解、分小组制作以及小组成果展示。在政策解读环节中,由智慧树网的老师为大家解读了知识图谱出现的政策基础,即教育部提出“101计划”之后,各省、市教育部门以及高校在对齐该计划中关于核心课程建设的标准与重点工作,探索适合中国本科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体系和新方法。最终,确定了以知识图谱为依托,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设计;以人工智能为支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教学过程、提升人才质量的思路,最终实现“以智助学、以智助教、以智助管、以智助研”的课程以及学科建设目标。
政策解读过后,由智慧树网的梅李亮老师为大家具体深入到具体的课程中,为在场教师拆解课程知识图谱,手把手带着大家进行深入探索欲实操,带领老师们切实感受一门知识图谱新形态课程的诞生以及AI数字化技术对于教学的帮助。首先,梅老师从课程背景、课程目标以及设计原则三个层面,结合具体的课程建设案例《服装史》为大家讲解了知识图谱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讲解结束之后,梅老师将大家按照相近学科的原则划分为五个小组,并为每个小组配备了一名负责人,每个小组的负责人带领大家围绕《生活中的经济学》、《科幻与想象力》、《幸福课—积极心态的力量》、《世界科技文明史》与《信息技术与社会》五门课程开始了初步的课程体系建设逻辑的梳理。通过梳理,老师们发现即便是新形态的课程建设,课程设计依旧是一门课程建设最重要的部分,它为教学资源的准备、教学实施过程的纲领性文件的书写有着重要的指引作用,是日常教学实践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部分。
梳理结束之后,梅老师继续带领老师们,依据自己所梳理出的课程设计,进行知识地图的搭建,并以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输出。为了帮助老师们在短时间内能够准确把握知识地图的搭建原则,小组负责人建议以一到两个知识点为核心,梳理出从知识点、概念原理到案例细节的思维导图。老师们对于这一构建逻辑是轻车熟路的,通过运用智能化、可视化的工具,将抽象的知识点与原理进行了具象的展示,并在其中建立了相应的关联。
在本环节的第三步,梅老师以逆向思维的方式,带领老师们建立从全局层问题(课程)到概念层问题(章节主题)再到方法层问题(子主题)最终到实现层问题(知识点)的“问题图谱”,打破理论知识与现实应用之间的屏障,构建起能力培养与知识学习的桥梁。在这一环节中,老师们深刻体会到问题体系是由教学内容体系决定的,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要依据课程的教学内容依次提出相应层次的问题。
最后,对于具体的知识点,梅老师则带领大家构建了“单个知识点学习空间”,通过知识点的核心内容与外延资源两个模块,接住人工智能的帮助,位同学设计多维度、有梯度的知识点学习空间,将其从“点”升维到了“体”的状态。
通过老师们的跟学以及展示,大家对于知识图谱这一强化学生个性化学习拓展的方式有了更加深刻、具象的认识。在老师们看来,对于当大的学生,他们的学习不再是一堂课、一本书就足够的。知识图谱为学生们的学习提供了一条新的学习主线,至于学习的程度,丰俭由人,但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要提供给学生,要远比当下的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