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上午,“名师赋能 共话通识——通识教师交流会”在上河书院圆心·青春社区剧场如期举行,武汉大学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李建中教授受邀做客本次交流会,为我校通识教师赋能启新。
以人为本引领通识目标
活动伊始,结合在我校的所见所闻,李建中教授首先高度评价了我校“四位一体双院制”的育人模式,赞扬了我校在通识教育领域所做的探索和努力。他认为我校通识教育真正践行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国内不少省市,通识教育最有特色的高校不是985、211或双一流,而是像晋中信息学院这样的民办学校。”
兼性思维塑造通识教育
兼性思维是通识教育秉持的重要思维。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兼性思维时,李建中教授从“兼”这个汉字讲起,并引用《庄子·天下》篇细致地阐释了“兼”的本质内涵。同时认为兼性思维是通识教育的核心,他指出要用兼性思维去破除标档思维,反对那种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绝对性、两极化的观点。同时借用《易》有“三易”(“简易”“变易”和“不易”)的思想以及“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强调了兼性思维在通识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三大法宝练就通识金课
好的课程永远是通识教师的立身之本。当被主持人问到一门通识金课该如何练成时,李建中教授首先将金课和水课进行了对比,在相互对照的基础上提出了练就通识金课的三大法宝:首先教师要同时兼备教学与科研,让学术给教学做思想支撑,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其次教师需注意自身的人格形象,须知人格形象就是最好的课程思政;再次李建中教授建议教师们应学会巧妙地设计问题并向学生提问,学习孔子“不愤不启、不菲不发”的教学方法。
在最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与会教师向李建中教授踊跃提问,分别就如何看待课程思政“过度”以及怎样平衡专业和通识在具体课程中的关系等问题进行请教,李建中教授一一进行了详细解答。针对课程思政“过度”的问题,他认为课程思政并非外在于课程本身,二者一定是融为一体的,建议课程思政要“莎士比亚化,而非席勒化”;关于怎样平衡专业和通识在具体课程中的关系问题,他指出要进行通专关联,并寻找出专业长处与通识课程中短处的弥合点。
在热烈的掌声中,本次通识教师交流会圆满落幕。李建中教授的精彩分享,无疑为我校通识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教师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把所学所得融入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共同推动我校通识教育迈向新的高度。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通识教育定能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为信院学子们的成长之路铺设坚实的基石。
撰稿:赵振滔
审稿: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