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gh Five” 燃情迎新夜!晋中信息学院这场青春盛宴,有舞台高光更有学子心声
近日,晋中信息学院第一运动场灯火璀璨,“High Five”迎新晚会嗨翻上演。对上过《古典音乐入门》与《音乐剧》课程的同学来说,这场汇聚全校师生、返校校友代表的晚会,不仅满是击掌传递的欢迎与期待,更让大家想借着晚会里的节目,结合课程知识分享自己的观看心得与感受。
《古典音乐入门》课上,老师会结合音乐史与作曲家故事讲乐理,细致剖析巴赫复调、莫扎特节奏,第二课堂还会一起赏析名曲,所以听到合唱《找自己》的多声部和声时,大家能认出里面融入了课上学的乐理,像巴洛克复调那样有层次;听到说唱《学长学姐说》的韵律设计,也觉得节拍知识变得特别直观,就像把课堂里分析的莫扎特奏鸣曲节奏,搬进了说唱里。而在《音乐剧》课上,老师会梳理音乐剧发展脉络、解析剧本与舞美,还带大家看原创音乐剧并一起研讨,晚会上现代舞团《第五拍》用扇舞表现击掌意象,灯光跟着节奏变化,这和课上教的“舞美辅助叙事”特别相像,让人想起分析《宝玉》音乐剧光影的案例,这些贴合课程的细节,更让同学们想把自己的感受好好表达出来。

当舞台灯光亮起、节目依次上演时,课堂上的知识点不断在同学们脑海中浮现,看着熟悉的音乐元素变成鲜活的舞台表演,不少同学忍不住开始梳理自己的观
学生鉴赏与感悟:
晋中信息学院迎新晚会上,花儿合唱团的《找自己》,让我瞬间联想到了《古典音乐入门》课上老师讲过的“音乐如何塑造情感弧光”等内容。开篇的轻柔哼鸣,并非简单的背景音,而是像一首艺术歌曲的前奏,用极简的织体和朦胧的和声,为“寻找”这一主题铺垫了静谧而略带迷茫的基调,这是一种高级的留白。
更让我惊喜的是中段的处理,这简直像《音乐剧》课上的活教材。主旋律与和声声部的交织,不再是单纯的合唱,而是具备了角色对话般的戏剧张力。它精准地捕捉到了新生初入校园时,那种兴奋与不安交织的复杂心理,音乐的层次感瞬间丰富起来,推动着情绪走向高潮。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2403班 李巧珍
《临时演员的日记》在迎新舞台上的呈现,堪称一堂生动的《音乐剧》实践课。它完美印证了我们在《音乐剧》课上所学,一部成功的作品,其音乐、戏剧与舞蹈必须服务于统一的叙事核心。
开场便是一个教科书式的戏剧性开场。教官铿锵的口令与扫腿舞的动感节拍形成强烈对位,这种音乐与动作的戏剧性冲突,瞬间打破了观众的预期,制造了巨大的舞台张力,其效果远超普通的歌舞开场。这让我立刻联想到课上分析的《芝加哥》中,如何用对比强烈的元素迅速抓住观众眼球。
整场演出以鲜活的音乐语言,不仅迸发出校园活力,更通过精心设计的戏剧结构与音乐叙事,传递出对新生的深切期许,让音乐真正成为了连接彼此的、有温度的桥梁。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2403班 张萌
李霄云在迎新晚会上演绎的《乞丐》,堪称一次对音乐表演中“少即是多”美学原则的深刻诠释。她没有遵循流行音乐中常见的以高音和力量来构建戏剧高潮的模式,反而选择了一种高度内敛的演唱策略,这与我们《音乐剧》课上探讨的“通过克制来放大情感”的表演理念不谋而合。
从声乐技巧层面分析,她的演唱堪称精妙。主歌部分大量运用的气声,并非简单的技巧展示,而是一种音色上的选择。这种近乎耳语的声线,极大地降低了音乐的“侵略性”,营造出一种私密、脆弱的叙事空间,仿佛是在进行一场与自我的内心独白。这使得“我像个乞丐,讨要着期待”这句歌词所蕴含的卑微与不安,被赋予了无与伦比的真实感与代入感。
同时搭配简约的吉他伴奏,更凸显出她嗓音里的颗粒感,剥离了华丽的编曲技巧,只用最朴素的表达触达人心。对刚脱离熟悉环境的新生而言,这场演唱不只是一首歌,更像一次温柔的共情,让孤独有了被理解的温度,成为晚会上极具记忆点的治愈时刻。
——淬炼商学院 资产评估2402班 高睿琪
迎新晚会上李霄云温润低哑的嗓音便如月光般漫进耳畔,这种处理方式,恰如我们《古典音乐入门》课上所分析的某些简约主义作品,其力量不源于起伏,而源于持续的、重复的音流对听众潜意识的影响。它不攥紧”你的心,而是用一种绵长的引力,让你心甘情愿地沉入其中。《窗户》的旋律没有激烈起伏,却在平缓铺陈中攥紧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首歌像一封未寄出的信,把藏在窗后的细碎情绪,唱得直白又隐晦。
最动人的是歌曲里的“留白”。李霄云没有把情绪铺满每一拍,而是在乐句间隙留下呼吸感,就像现实中那些欲言又止的瞬间。“看得见,却走不进,你的轮廓”这句歌词,道尽了人与人之间最遥远的距离,明明目光可及,心却隔着无法逾越的窗。这种共鸣无关年龄与经历,只因每个人心里都有这样一扇窗,窗外是渴望,窗内是自我。
——大数据学院 互联网金融2402班 侯智璇
李霄云一开口,整个礼堂的空气都变蓝了。她的声音里带着颗粒感,这种音色本身就奠定了歌曲孤独的基调。她没有用强力的动态对比来渲染情绪,反而用近乎耳语的弱声处理,让“蓝色”的层次感,天空、孤独、以及那个正在融化的自己,慢慢渗透出来。
副歌的提琴配器一进来,形成音色对位,像一道光,瞬间撕开了她声音织就的薄暮。可她偏偏在最亮处把声位压下去,这种反差处理,让我想起了音乐剧里角色在内心独白与外部世界间的挣扎,那个“你看”,轻得像一声质问,精准地击中了我们初入大学时那种被凝视的疏离感。
全场亮起的手机灯,像是观众与舞台共同完成的一次环境戏剧。她最后用几乎听不见的气声收尾,在乐句的留白处,把所有的情绪都交还给了我们。那一刻我忽然懂了,青春就是一场与自我情绪的和解,把心里的那片盐湖推向天际,然后学会在咸度里浮起自己。歌结束了,窗外的夜,蓝得不再忧郁,而像一个刚被我们命名的未来。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2401班 张如洁
晋中信息学院的迎新晚会节目《临时演员”的日记》,对我而言,不仅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更像是我们《音乐剧》与《古典音乐入门》两门课理论知识的一次生动展演。
节目开篇,教官形象与扫腿舞的强烈反差,正是《音乐剧》课上讲的“角色反差”手法的绝佳运用。它通过颠覆观众预期,瞬间制造了戏剧张力,完成了角色从权威符号到鲜活个体的弧光转变,让我立刻联想到《芝加哥》中角色身份的颠覆性呈现。
而导员们的表演,则体现了主导动机的力量。正如《古典音乐入门》课上分析的瓦格纳歌剧,一个代表“陪伴与关怀”的温暖旋律贯穿始终,反复出现。这个旋律就像一个听觉锚点,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不断强化着“家”的核心主题,让温暖感深入人心。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2403班 安雯
晋中信息学院迎新晚会开场前,导播镜头捕捉的两个意外瞬间,以其超越舞台设计的真实力量,成为了比节目本身更具教育意义的“开场白”。这两个画面,恰好可以成为我们《古典音乐入门》与《音乐剧》课程中两个核心概念的绝佳注脚。
第一个瞬间,观众举起手机,屏幕上日本投降的历史照片在灯光下格外醒目。这并非节目编排,却完美诠释了《古典音乐入门》课上探讨的“主导动机”理念。尽管这里没有音乐,但历史记忆本身就像一个强大的、贯穿民族精神的主导动机。它无需华丽铺陈,只需一次简洁的呈现,便能瞬间唤醒深植于我们文化基因中的集体情感与历史回响,为整个迎新活动奠定了一个庄重而深刻的情感基调。
这个瞬间,在这里,是民族记忆与国际情感、集体过往与个体当下的深刻共鸣。它们共同构成了一部无声的序曲,为迎新晚会注入了远超娱乐价值的厚重底色,也让“爱国”这一宏大主题,在青春的语境下,化为了一次可感、可知、可参与的深情对话。。
——大数据学院 数据2403班 任耘瑶
李霄云在演出现场带来的《我看见了蓝色》,是一场裹着听觉与视觉双重震撼的艺术传李霄云在晋中信息学院迎新晚会上演绎的《我看见了蓝色》,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是一次对通感艺术的绝佳实践。这场演出巧妙地将听觉、视觉与观众参与融为一体,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沉浸式的艺术体验,也为我们课堂上学到的音乐戏剧化呈现理论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从《古典音乐入门》的角度来看,李霄云的演唱展现了极具层次感的动态对比。歌曲开篇,她以近乎耳语的极弱力度低吟浅唱,如同海风轻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氛围,将听众温柔地引入蓝色所象征的内心世界。随着乐曲的推进,她的声音逐渐增强,情感也随之升腾,如同海浪由远及近、层层叠叠地涌来。这种从弱到强的力度渐变,不仅是技术上的控制,更是情绪上的铺陈,精准地牵引着听众的心弦,使其与音乐的脉搏同频共振。
——艺术传媒学院 动画2401班 李瑞琪
音乐剧产业学院在迎新晚会上呈现的原创音乐剧《新生成长指南》,对我而言,不只是一场迎新表演,更像是一份将《音乐剧》课程理论活学活用的、充满诚意的实践报告。它巧妙地运用音乐剧的叙事框架,为新生们即将开启的大学旅程,提供了一份生动而深刻的“情感地图”。
从《音乐剧》课程的叙事结构来看,该剧采用了经典的“点题-展开-升华”三段式结构。开篇通过描绘初入校园的迷茫,迅速建立起与新生观众的“情感认同”,这相当于音乐剧中的开场曲,其作用就是快速设定情境、介绍主角并引出核心矛盾。剧中段对“社团选择的纠结”与“学业探索的热忱”等片段的串联,则构成了全剧的发展部,通过一系列独立的场景歌曲和角色小调,将大学生活的横截面一一铺陈,让每一位观众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实现了戏剧镜像功能的最大化。
——大数据学院 数据2403班 盛琬茸
今天观看音乐剧产业学院带来的《新生成长指南》,让我真切感受到了课堂上讲过的艺术魅力。节目开篇的先导片非常巧妙,它用幽默新颖的方式迅速抓住了我们的注意力,这让我想起课上老师讲过的开场技巧,一个好的开场能立刻把观众带入情境,为整个故事奠定基调。剧中主角初入校园时的迷茫场景,瞬间就让我感同身受,那种手足无措的感觉,正是我入学时的真实写照。从专业角度看,这是因为表演成功地引发了观众的共情,让我们在角色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随着剧情发展,主角从迷茫到坚定的成长过程,清晰地展现了一个完整的角色转变。演员们用生动的唱段和细腻的肢体语言,将这种内心的蜕变演绎得淋漓尽致。这正是音乐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独特之处,它将故事、音乐和表演融为一体,让成长这个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这场节目让我明白,大学的迷茫是每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它不仅是一次精彩的观演体验,更像一份温暖的入学礼物,鼓励我像剧中主角一样,勇敢探索、主动成长,在信院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
——淬炼商学院 审计2402班 郭欣泽
撰稿:白强、王健
审稿:赵振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