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课堂

【哲学日】晋中信息学院2024年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之“读书会”(第二场)顺利举办

发布日期:2024-11-15    浏览次数:

【哲学日】晋中信息学院2024年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之“读书会”(第二场)顺利举办

11月13日下午在上河书院星空·翻转空间举办了晋中信息学院2024年世界哲学日系列活动之“读书会”,本次活动是《大学》读书会的第二场。本次活动以“研读经典文本,感悟古圣先贤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为主旨,通识教学部赵亚楠老师担任主持及领读人,通识教学部李珂老师与赵凯老师参与。

活动伊始,赵亚楠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大学》的由来及其历史地位。《大学》原为《礼记》中的一篇,后被宋代大儒程颢、程颐单独抽出,南宋大儒朱熹又将其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注释,称为《四书》,《大学》由此成为儒学经典,传诵至今。大学着重阐述了提高个人修养、培养良好德与治国平天下之间的重要关系,并对贵族统治者及普通个人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其论述的内容千百年来被奉为中国人修身养性的基本操守。

在接下来的分享交流环节中,五位同学先后表达了自己的心得感悟。上半场发言的康佳敏与侯亚楠同学偏向于分条论述。康佳敏同学对一些具体的章句进行解读和阐述,谈论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为我们指明了人生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修齐治平”——使自己认识到努力提升自己的正确顺序等。侯亚楠同学从不同角度列举《大学》对我们现代生活的意义:修养品德——通过不断地反思和修正自身行为,提升个人的道德境界;明确目标——追求至善,努力提升自己,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等。

 


下半场发言的同学侧重于整体性的论述,其观点从全篇出发,分析作者的论述思路及对自身成长的启发。李彬慧同学侧重于解释“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内容,强调《大学》中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为我们规划了一条从个人到社会,从自我修养到为国家民族效力的路径”,这条路径的实现“其实就在我们每一个行动中,每一个选择里”。于佳同学以“八条目”为出发点,讲述八条目正是实现“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纲的具体步骤,是一种由内向外,由小到大的逐步递进的人生规划和社会理想路径。曹弘祥同学的发言则侧重于《大学》的历史意义与现代意义,他指出,《大学》所论述的内容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个人修养及治理国家体系,塑造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并对周边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即便到了现代,《大学》对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古今辉映:《大学》智慧与现代生活的对话”读书会活动圆满结束。五位同学的发言虽然简短,但能够紧扣《大学》的主旨,结合实际,分析《大学》对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意义。未来通识教学部“中国哲学智慧”课程组将继续与信院学生畅谈哲学经典文本,为信院学子提供更好的通识教育。


撰稿人:赵亚楠 张艺静 闫慧宇

                                                                                                                                                                            审稿人: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