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育人融合

【师说】第12期:从《理想国》探寻生活百味

发布日期:2021-09-28    浏览次数:

9月24日14:00,师说·经典共读第12期活动于右岸书院活动室104开展,此次活动邀请了通识教学部张素英老师为我们解读《理想国》,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剖析了这本经典著作。从背景到作者,从历史到意义,娓娓道来《理想国》所想表达的思想以及自古而存的矛盾。

张老师首先以几个问题作为开篇,大家对柏拉图都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读《理想国》,读《理想国》的意义在哪里?然后从作者柏拉图的理想、老师、生平经历展开和雅典的神话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详细描绘了这位西方哲学历史奠基人的创作背景图。

【师说】第12期:从《理想国》探寻生活百味

接着回到《理想国》本身,张老师为我们着重解读了一些难以理解的点,包括为什么使用对话体、正义的起源和意义、一个人的品德怎么判定、剪葡萄藤的故事等等。老师还为我们解释了很多的历史知识和专有名词,关于作者的老师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关于古今城邦与哲学家的不同,自由民、优生以及“善”和“正义”这两个贯穿全书的词。《理想国》所表达出来的善其实是一个制高点,而正义更像是一种路径,通向至高善的路途。古希腊的善讲的是道德意义上的善,也可以是事物本身的美好。这与柏拉图的善又有所不同,柏拉图的善还包括了它是形而上学独立的存在和认识论意义上理性认识的对象,所以这就是《理想国》所想要表现的善。

【师说】第12期:从《理想国》探寻生活百味

通过老师对《第一卷》这部分精彩段落的赏析,同学们对《理想国》这本书也有了更深的理解与感悟。最后老师说明了《理想国》的写作目的其实是想告诉我们实现理想国的代价,一是社会复杂,二是解决政治问题需要付出的代价,三是即使付出代价也不一定达到目的。所以学习哲学虽然不能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但至少知道了达到目的所要付出的代价,不至于最后追悔莫及。

【师说】第12期:从《理想国》探寻生活百味

程颐说:“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在张素英老师认真讲述的过程中,同学们也积极地和老师进行讨论与交流,将“师生互动”真正融入到了师说活动中,激起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们爱上了阅读。在师生交流中,一方面,使学生意识到阅读经典的必要性在于和伟大思想传统进行对话,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另一方面,使学生掌握了阅读哲学经典的基本方法,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言之有物的独特见解。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学习到,理想国实现不了,理想国正在实现。因为柏拉图的理想国只能存在于理想中,但他的理想国让我们认识了人类的短板,正是在这样的照耀下文明才能向前进步。

供稿:杨李琳 师扬勃)

(作者:杨李琳 师扬勃 编辑:cuili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