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黄河,千年非遗。黄河非遗是耕植于黄河两岸老百姓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在这片被黄河滋养的土地上,一草一木,一山一石在人们手中绽放华彩。
11月10日,在通识教学部《三晋文明与山西精神》课程组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山西潇河国际会展中心的黄河非遗大展。参观黄河沿岸九省区的传统农耕,领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民俗风情。通过采访,深入了解非遗传统文化的同进一步感受黄河文化的独特魅力。
参观之前,课程组的老师与同学们做了认真的准备和细致的攻略。同学们对黄河九省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亲身经历后,体验远超预期。
第一站,我们来到黄河农耕文明主题展区。在这里,每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饱含地域特色、蕴含浓厚的文化底蕴。同学们与沁源剪纸、绛州木版年画、临汾眉户戏等非遗传承人进行了深入交流: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沁源剪纸”第四代传承人赵国清:“我们剪出来的作品是物质,而剪纸作品中包含的内容、含义和技法是非物质,如:《花扇扇开》这幅剪纸作品是物质,而整幅画作以牡丹花展开寓意中华民族团结一心、携手共进则是非物质的。”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绛州木版年画”传承人吴百锁:“几十年了,我就只做这一件事,粉丝已有20多万了!”言语间,透露着自豪与骄傲。只见他用棕刷饱蘸墨汁,均匀刷在木版表面,将一张红纸轻轻覆其上,用趟子从中心部位向四周按平,自宣纸一角轻轻提起,一个福字瞬间跃然纸上,整个过程娴熟利落、一气呵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眉户戏”传承人贾福林:“我刚刚表演的是《焦裕禄》选段,我们一定要弘扬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第二站,同学们来到黄河面食文化展区。品尝了山西的特色美食,如:古晋羊汤、柳林碗托和清徐葡萄酒等,并亲手参与了山西面食的制作,体验了剪刀面、酒窝面和猫耳朵的制作过程,感受了面食的独特魅力和悠久的文化传承。
黄河非遗大展不仅让我们品尝了美食,更让我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民族精神的力量。这是一次难忘的时光之旅,我们沉浸在非遗文化的海洋中,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 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和升华。此次黄河非遗大展之行,这不仅让同学们对黄河非遗文化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为他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实践机会,亲身体验非遗文化的魅力,通过与非遗传承人的交流,学生们更加认识到非遗文化的重要性和保护、传承的必要性,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彩。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这次黄河非遗大展的参观真是太棒了!不仅让学生们近距离地感受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发了他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责任感。我相信,通过这样的亲身体验,学生们将更加珍视和传承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得到了知识的积累,更得到了心灵的滋养。期待未来的教学中继续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更多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历史印记。
——通识教学部 赵凯
通过本次黄河非遗大展研学,我发现黄河文化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其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黄河文化不仅体现在艺术形式上,也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中。我们观摩了传统的农耕技艺和手工艺品制作,这些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使黄河文化融入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眉户戏《焦裕禄》(选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戏剧演员贾福林老师饱含深情的唱词让我动容,他对焦裕禄精神的深刻理解,令我敬佩。此外,还有山西美食和各种酒类品尝,都让我流连忘返。
——商务英语学院 英语2205李恩惠
撰稿:贾缨琪 杨瑞 赵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