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通识课程《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师生们共同举办了一场意义非凡的实践活动,旨在配合国际动物日的主题,提高同学们对流浪动物保护的关注与参与度。此次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制作流浪动物小屋、建立流浪动物建档卡以及实际喂养流浪动物等环节,让参与者们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随着活动的帷幕缓缓拉开,时笑婉老师向同学们阐述了此次活动的宗旨,她呼吁大家积极行动起来,以我们校园里的流浪动物为起点,开展保护宣传,搭建温馨小窝,并献上美味食物,让它们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关爱。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校园里洋溢着青春的气息。同学们一大早便聚集在指定的活动区域,开始了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在制作流浪动物小屋的环节中,同学们齐心协力充分发挥创意,利用废旧纸箱、木板等材料,搭建起一个个温馨而实用的小屋。同学们用心搭建的每一个小窝,都像是为流浪动物精心准备的避风港。这不仅是一场动手实践的盛宴,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让保护动物的意识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加深了同学们对环保理念的深刻理解。


在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一个个小巧而温馨的小窝迅速成形,如同雨后春笋般点缀在校园的各个角落。与此同时,建立流浪动物建档卡的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同学们认真记录下每一只流浪动物的基本信息,包括外貌特征、发现地点、健康状况等,以便更好地追踪和照顾它们。这一环节不仅增强了同学们对流浪动物管理的认识,也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最令人感动的莫过于喂养流浪动物的环节。同学们准备了猫粮、狗粮等宠物食品,小心翼翼地放在小屋附近或流浪动物经常出没的地方。当看到那些曾经饥寒交迫的小生命欢快地享用美食时,许多同学的眼眶都湿润了。这一刻,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保护流浪动物的意义所在。



此次实践活动不仅让同学们对流浪动物保护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还激发了他们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热情。许多同学表示,他们将把这份爱心和责任感延续到日常生活中,积极倡导身边的人关注流浪动物,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态环境。我校通识课程《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生动的课堂教育,更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实践。它让我们看到了青年一代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生态环境的热爱,也让我们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会有越来越多的力量加入到保护流浪动物的行列中来,共同守护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