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双师课堂:建立正确的消费观

发布日期:2023-12-22    浏览次数:

贯彻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一直是高校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探索和践行的方向。近日,杨小梅老师邀请思政教学部的崔庆淼老师来到《生活的经济学》课堂中,从大学生消费状况说起,共同梳理了消费主义的兴起、发展及其表现形式,并分析了反向消费的趋势和缘由。


课堂伊始,杨小梅老师通过学习通发布了一份关于大学生消费数据的问卷,了解同学们的基本消费状况,发现学生生活费普遍在1200-1500范围居多,借用一位同学的原话来说“八百饿不死,一万不够花”。买买买的快乐让大家在消费面前乐此不疲,但也导致不少人为此入不敷出。消费决策是我们自主选择,还是受外界的影响?杨老师为大家讲解了消费者购买决策中包含的需求确认、信息搜集、评估方案、做出决策、购买后行为等各个环节。随后,通过某21岁大学生借20余万校园贷后自杀的新闻案例,引出消费主义的概念。


接下来,崔老师向学生发出灵魂之问“消费越多,人生就越幸福吗?”崔老师介绍了消费主义思潮,其观点认为人生的意义体现为消费的质和量。为了说明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崔老师分享了自己双十一囤货的亲身经历,生动展现了盲目消费的弊端。崔老师幽默风趣的表达引起了很多学生的共鸣,大家纷纷应和老师提出的问题,期间不乏欢声笑语。接下来,崔老师梳理了消费主义思潮下的四种表现形式,分别为:一、出现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二、产生贪图享乐、爱慕虚荣等错误的价值观;三、通过消费来“从众”或“立异”;四、过度被动消费,影响正常的工作生活。


最近“军大衣”成为网络热词,在年轻人中间走红,不少人调侃“时尚真是个轮回”“老穿搭也开始引领新潮流”。对此,年轻人给出了他们的回应:不是羽绒服买不起,而是军大衣更具性价比。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分享省钱秘笈,大学生万能存钱法则也成为网络热门话题。种种迹象都像是当代年轻人对于消费主义的无声抗议,打破了人们对于年轻人消费观的刻板印象。杨老师通过这些例子指出反向消费的新趋势,并和学生一起讨论了反向消费出现的缘由。

消费是为了让我们过得更舒服,而不是陷入窘境。通过这节双师课堂,同学们对于消费主义有了更深的认识,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也有了更深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