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作品】【学生乐评第38期】张睿豪:音符绘就的艺术巡礼——《图画展览会》

发布日期:2025-06-24    浏览次数:

编者按:在艺术的百花园中,古典音乐以其独特的韵味散发着迷人芬芳。通识课程《古典音乐入门》以培育学生鉴赏古典音乐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们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乐理知识、剖析曲式结构,还注重结合音乐史背景与作曲家生平故事,将巴赫的复调精妙、莫扎特的灵动优雅、肖邦的浪漫诗意娓娓道来,帮助学生跨越时空隔阂,理解音乐背后的文化内涵。第二课堂则带领学生走进古典音乐的圣殿,聆听相对经典曲目,开启古典音乐鉴赏之旅。本学期的第二课堂老师们选取了维瓦尔第《四季》、圣桑《动物狂欢节》、贝多芬《月光奏鸣曲》、乔治比才《卡门》、贾科莫普契尼-《图兰朵》以及穆索尔斯基《图画展览会》等6个作品的古典音乐名曲,师生共赏、共评、共悟。每一篇乐评都是心灵与音符的对话,是情感与艺术的交融。现刊发学生佳作,邀您一同聆听古典回响,品味乐评之美。

学生信息:信息工程学院 软件2301班 张睿豪同学

指导教师:王健

鉴赏曲目:《图画展览会》这部作品取材于俄罗斯画家维克多·哈特曼的遗作展览,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在挚友去世后,深受触动而创作的。它并非传统意义上描绘具体风景或故事的歌剧,而是一部独特的音画配合。穆索尔斯基没有依赖视觉图像,而是运用他天才的想象力,将音乐作为画笔,在听众的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串联起对逝去友人的追忆。

音乐与绘画,看似分属听觉与视觉的艺术领域,能否打破界限交融共生?带着这样的好奇,我点开了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听完一遍,才惊觉音乐竟能成为灵动的画笔,在脑海中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画面,这场别开生面的“展览”不仅打开了我对音乐表现力的认知,更让我触摸到了作品背后深沉的主题。

和声运用上,穆索尔斯基大胆挑战传统。《侏儒》里不协和和弦与频繁和声模进,配合快速半音音阶,将侏儒怪异、蹒跚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古堡》中,中古调式和声搭配平行音程,女中音吟唱融入其中,瞬间勾勒出古朴、悠远的中世纪古堡画面。这种突破常规的和声运用,为音乐注入了强烈个性与表现力,彻底打破古典和声的束缚,展现出穆索尔斯基独特的音乐视角。

旋律塑造方面,其功力更是尽显。《里莫日的市场》里,快速音符跑动、切分节奏与频繁跳进,精准模拟出集市嘈杂喧闹;《两个犹太人》中,对比鲜明的旋律线条,将不同身份犹太人的形象与性格刻画得栩栩如生,音乐叙事性极强。此外,主题变形手法的运用,如“漫步”主题在不同段落的变奏,通过音区、速度、装饰音改变,贴合不同画面情绪需求,进一步深化作品表现力

这部作品最初为钢琴创作,但其丰富织体构思为后续改编提供广阔空间。《基辅大门》里密集和弦与八度齐奏,营造出宏大辉煌音响,尽显大门雄伟;《杜伊勒里宫的花园》中,轻盈分解和弦与跳跃旋律线条,勾勒出孩童嬉戏的欢快场景。多样化织体运用,极大增强了音乐层次感与立体感。穆索尔斯基凭借创新曲式、独特和声、生动旋律与精妙织体,将音乐技巧与艺术表达完美融合,成就了这部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