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堂】双师授课:遥远的对话——再谈第一次工业革命

发布日期:2025-10-08    浏览次数:

【通识课堂】双师授课:遥远的对话——再谈第一次工业革命

近日,在“世界文明的历程”历史课堂上,身为经济地理专业的刘伟老师邀请历史学专业的赵亚楠老师,联手为学生们带来了一场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深度解读。从发生背景、过程到深远影响,两位老师详细阐述了这场技术革命如何改变了世界格局,并巧妙融合了课程思政元素

刘伟老师讲到,狭义的第一次工业革命,特指英国的工业革命,其发生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以及技术基础等均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具体地说就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创造了稳定的政治环境,而圈地运动、海外贸易和殖民地的开发则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本积累。刘伟老师将之前所学的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工业革命在内容上做了很好的衔接,暨温习了原来所学的又掌握了现在正在学的,教学效果可谓良好。

接着,刘伟老师抛出一个问题:“瓦特为什么被称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代言人?”。这时赵亚楠老师做出提醒,可以从纺纱机器的生物性动力来源到非生物性动力来源或者万用蒸汽机的现实意义等方面进行思考。同学们若有所思,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他和博尔顿的精诚合作”、“蒸汽机不是简单的机器,它在为全英国提供动力”、“这意味着蒸汽时代来临,出现了广泛的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

赵亚楠老师也说到除了英国的工业革命之外,这股技术革命的轻风也吹到了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尤其是德国,他引经据典,强调了德国是非常重视教育的一个国家,它在世界上最早建立工学博士学位点,德国的军工业发展是其在整个工业革命过程中所取得成绩的集中体现。他巧妙设置,中西贯通,将克虏伯火炮和中国近代洋务运动中的舰队建设做了很好的联系,使得同学们对这一段历史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最后两位老师总结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首先,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市场上的商品日益丰富,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得到了巩固。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并很快成为世界霸主。工业革命还推动了近代城市化的进程,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城市人口增多、规模扩大。此外,第一次工业革命还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工业革命不仅使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大肆进行殖民活动,加剧了殖民地的贫穷和落后,也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冲击了旧思想和旧制度,改变了人们的生活观念。

通过本次双师课堂,学生们不仅深入了解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更深刻理解了其对社会、经济和政治等方面的深远影响。同时,课堂思政的融入也使得学生们更加关注社会现实,增强了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撰稿,摄影: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