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其通过对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颠倒安排,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并对课堂时间的使用进行了重新规划,实现了对传统教学模式的革新。第八周通识教学部自然与社科教研室各课程组围绕翻转课堂的构建进行了经验总结与创新研讨。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在本学期翻转课堂的改革中尝试了基于ORID深度汇谈法的对话式教学设计。ORID深度汇谈,也称为焦点讨论法,该方法从客观事实开始,从感觉引导到思考,最后做出决定,是自然的思考过程的一个体现。“生活中的经济学”作为一门通识课程,旨在通过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共鸣,再从经济学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打破学生刻板印象,最终达到能利用经济学理念指导生活的目的。为此,课程组通过集体备课的方式挑选案例,进行课程知识体系的重构,设计了对话式的课程内容并在Decisional (决定的)环节进行了以学生展示为主的课堂翻转设计。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教师宿佳佳老师在在第八讲价格课程设计时以猪肉价格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猪肉价格的涨跌这一客观现象(O)来了解同学们对此现象的生活面的感性反馈(R),教师再从经济学角度围绕“需求、供给与价格”的关系进行诠释(I),进而激发学生带入角色进行问题解决(D)。除此之外,教师在案例选择时将学生喜爱的奶茶、烤肠等元素引入课程,以激发同学们对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的好奇与思考。
“信息技术与社会”课程组在本学期教学过程中,坚持老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原则,建立对分课堂,采用研讨式、话题式授课方式,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的思考,尝试首先从教学方式上实现翻转课堂的构建。
“信息技术与社会”课程组孙志明老师在翻转课堂构建的同时还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进行了第三课堂的探索。大班授课,轻轻一点完成点名;饭点到了,在食堂的智能结账区“刷脸”就餐;上课没时间拿包裹,点击手机一键呼唤“小蛮驴”送货上门;下午想去自习,打开"钉钉"查看图书馆人数;结束一天的忙碌,在铺了地暖的“网红”浴室无卡洗澡......你或许以为这还是遥远的智能生活,事实上,这就是大学同学们每天真切的生活体验,也是“信息技术与社会”最好的课堂。
“中国近代经济地理”课程组则将翻转课堂与课程思政进行了积极融合,在教学设计中以学生展示课程内容的方法融合课程思政建设。
课程组刘伟老师根据课程内容确定了“我与我的家乡”和“我的家乡与‘一带一路’建设”两个主题,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符合主旨的课堂展示。学生在展示中介绍了家乡的地理位置、支柱产业以及主要旅游景点和美食,即显“高大上”又接“地气”,家乡的发展变化还映射到自我的成长,浓浓的家乡之情自发地升华为滚滚爱国之情。翻转课堂与课程思政的融合真正让学生做到使用专业理论和知识来讲中国故事,增强学生专业知识理解和运用的同时更提升了学生的家乡自豪感与民族自信心。
通过本次教学研讨活动,教师们对翻转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知,翻转课堂不能仅仅是教学方式和手段的简单翻转,更要打磨教学内容与体系,夯实教学功底,打造既有“形”又有“质”的优质通识课堂。
撰稿:宿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