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两周的教学过程中,通识教学部《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团队的老师们,不断加强线上授课的学习,充分挖掘线上教学经验教训,认真总结其他教师好的教学方式方法,有效促进了线上教学质量的提高,从线下到线上、从无到有、从有到更好,不断吸取、不断更新、不断释放,现将老师们的经验汇总如下:
一、努力做好线上课程资源库建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确保教学扎实推进。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充分借助教研室“传帮带”的优良传统,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将自己建立教学资源库的宝贵经验分享给新教师,课程组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内容从中选取与建立合适自身授课特色的案例、题目和相关参考材料,同时积极学习慕课课程等优质教学资源,进而搭建属于自己的线上课程。
老师们后期在备课授课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线上课程,丰富课堂形式,通过设置主题讨论、随堂测试、线上投票、课后思考、课外资料阅读等任务点让同学们充分参与课堂。比如在绪论部分“经济学是什么?”的讲解之后抛出一个关于稀缺性的单选题,巩固学生对经济学中稀缺性的理解。 同时在整个绪论部分结束之后给学生留下一个深度思考题,让学生逻辑清晰地将自己对经济学的认知看法答出。总体上来看,整个线上教学过程顺利,学生参与性较强,效果良好。
二、案例贴合学生生活,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让教学更有温度。
《生活中的经济学》会涉及诸多经济学视角下生活中的问题分析等内容,通过引入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如“大学占座现象的经济学分析”。在授课过程中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同学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课堂充满温度、让知识更有力量。如在课程绪论部分——经济学基本假设之理性人假设,要意识到它将社会经济生活中人与人的关系抽离,强调人与物的在稀缺资源配置过程中的一般生产关系,易产生片面性。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领学生正确理解“理性人假设”,思考“人性假设和人性判断”的区别,应将个人追求与社会价值认可相互结合,向同一方向努力奋斗,这才能使得整个社会更加和谐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