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十年·赋能启新:通识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研修工坊纪实

发布日期:2024-04-03    浏览次数:


改革创新是通识课程呼应数智时代发展,不断升级迭代的必然要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是对以往教学改革的梳理,也是对未来教学创新的规划。为进一步促进通识教学改革创新,助力通识教师厘清教改方向、成功申报项目,通识教学部面向我校大通识各部门于3月26日、27日发起了两场通识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研修工坊,分别邀请山西财经大学孙晓芳副教授与我校淬炼商学院杨瑞平教授对老师们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指导。




3月26日上午,第一场研修工坊在右岸书院·通识公园3号楼会议室如期而至。在山西财经大学孙晓芳副教授的带领下,与会通识教师们以项目申报为基础进行了教学改革创新的研修与学习。针对时笑婉老师“美丽中国战略下ADDIE教学设计在‘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课程中的应用”这一课题,孙教授强调,课题申报不仅要紧密结合课程内容,还要注重研究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为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有益的思考和建议。在对“音乐剧”课程教学改革项目进行深入指导时,孙教授提出要将音乐剧课程与山西的深厚文化传承紧密融合,制定清晰的知识与能力目标,确保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掌握音乐剧的核心知识和技能还能深入了解山西文化的精髓。针对贾缨琪老师“基于OBE理念的‘人格心理学’对分课堂探索与实践”的项目,孙教授指出OBE理念要始终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精准设定教学目标、科学设计教学流程、有效评价学习成果,实现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针对刘伟老师“中国经济地理”教改项目的基本思路,孙教授建议围绕增加山西经济地理的内容,同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做好有效衔接,以"理论+实践"的模式,使学生掌握山西经济发展基本情况,自觉接受省情教育,讲好山西故事,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针对罗娟老师题为“晋商文化融入积极心理学课程思政的内容选择与实践路径研究”的项目申报书,孙教授建议围绕“为什么进行此项研究、如何去做、这样做了之后的效果”三方面书写项目申报书。在指导“古典音乐入门”课程教改项目时,孙教授提出教学改革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在申报书撰写过程中要注重真实的教学效果和反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方案,确保我们的教学创新能够真正落地生根,取得实效。针对张素英老师“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中国哲学智慧’课程内容重构的探索”这一课题,孙教授认为教改项目要紧紧围绕真实的教学痛点,以解决问题为主要目的,进行教改项目的申报。




3月27日下午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研修工坊的第二场如期进行,我校淬炼商学院的杨瑞平教授从教改项目选题、设计、实施路径、成果凝练等方面为通识教师答疑解惑、传经送宝。针对宋露琴老师数字经济背景下经济学通识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申报书撰写情况,杨瑞平指出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是不一样的,需要有侧重点的去写,受益面的撰写要由点到面、从小到大。对于杨小梅老师“科学精神引领科学技术类通识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基本内容,杨瑞平老师提出具体内容要系统化,要有一定的逻辑性,要体现学生中心的教学设计。针对徐佳老师的“跨学科融合下‘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杨瑞平教授肯定了其中跨学科教学的设计,她建议部分内容可以通过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杨瑞平教授认为杨瑞老师“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城市化研究’教学创新与探索”的申报书中图表的应用很恰当,她强调重构教学内容时候要指出现有的问题,并要指明改后的好处。对于任晋茹老师的“课程思政视阈下的‘数字时代的媒体与传播’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的申报书内容,杨瑞平老师指出研究目标要体现成果导向,可以将特色和创新融合在一起。




在指导过程中,杨瑞平老师还分享了自己在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申报方面的经验和心得提到教学改革创新不仅仅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变,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更新。他鼓励通识板块的老师们要敢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服务。

行而不辍,创新不止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校通识教师将继续聚焦核心素养,赋能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和提高,全力打造多样化的通识教育新样态

撰稿:张素英、杨晋丽

审稿:张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