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通识教学部开展了第五期“通识新教师教学研究工坊”集体教研活动。本期工坊的教学指导教师为张亚杰副教授,刘伟、李珂与杨晋丽三位专业指导教师也为新教师进行了现场指导。
首先由杨泽赟老师试讲“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五章第一讲需求第三定律的内容,先通过四个问题引入,后通过普通苹果和精选苹果的案例对其内涵进行深刻解释,结合在中国产品出口案例让学生思考附加成本是否越高越好。此外,还对供给和需求曲线、供给定律等内容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在试讲结束之后,赵云老师建议:供给与需求曲线图的横纵坐标应该标以具体事物指代概念字母,这样对学生来说会显得更加生动、直观。杨晋丽老师建议:阐述供给定律时,可以通过对汶川地震前后矿泉水的需求量及价格变化来凸显供给变化情况。
紧接着由赵亚楠老师试讲“伊斯兰文明对科学的贡献”,包括阿拉伯的历史概况及阿拉伯帝国的兴衰;阿拉伯的科技文明成就。其中,对阿拉伯“智慧宫” 、数学及天文学等方面的知识展开详细讲述。
试讲结束后,张亚杰老师点评道:讲课内容可选取自己擅长的部分,科技成就及代表人物点到即止,不需太深入,此外,张老师还建议可以增加伊斯兰文明在建筑等方面的内容来充实本节课堂。在涉及到阿拉伯数学成就时,赵云老师建议:可以将罗马、中国、希腊、印度等诸多国家的计数方式进行对比,通过表格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了解阿拉伯数字简洁明了的特性。刘伟老师点评道:可以着重讲述阿拉伯人在科技文明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李珂老师认为可以着重讲述怛罗斯之战对伊斯兰文明所产生的影响,如造纸术的传入。
最后由戴国庆老师试讲“伊斯兰文明对科学的贡献”部分的地理学、光学、炼金术及化学等方面的内容。之后,各位指导老师针对伊斯兰文明的主线进行激烈讨论,赵云老师和刘伟老师同时强调要突出阿拉伯人对世界文明构建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如在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天文学与光学知识的承袭与发展等方面。
本期教研工坊不仅使新教师对课程的主体脉络有更为全面细致的把握,同时,也有利于增强新教师对于课程内容的深入理解,从而学会抓大放小,突出重难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