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通识教学部于右岸湖畔举行了一场通识课程建设研讨会。本次会议由通识教学部副主任张晶晶主持,集团通识板块主管皮若兰出席并指导,共同探寻通识课程建设的深层智慧与未来路径。
会议伊始,张晶晶老师介绍了2022年优化升级后我校通识课程建设的基本概况,她从新旧课程体系对比、新课开课情况与规划、新课建设情况概况、困境与反思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汇报。她指出,我校通识课程整体迭代升级后,截至目前,共新开通识课程12门,其中必修课3门,选修课9门,这些新开课程在通识教师的探索与努力下已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课程建设情况来看,学科集群课程表现优异,地域文化类课程独具魅力,跨学科教学与学习逐渐成为主流,预示着通识课程建设的未来方向。然而,课程建设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与挑战,例如部分课程依然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难以发挥课程集群效应。同时,通识教师跨学科素养的提升、培训仍然是未来课程建设的重中之重,需要加大投入和力度。
随后,相关课程负责人分享了各自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成果。“数字时代的媒体与传播”课程负责人任晋茹老师指出,该课程以新闻传播与数字时代的融合为核心,旨在为学生构建一个跨学科和宏观视角的认知框架。她引经据典,结合现实案例,生动阐述了“数字时代媒体与传播”这门课程的的新变化与新挑战。
“世界科技文明史”课程负责人李珂老师则从课程信息、现状和建设成果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她强调,该课程旨在探寻科技发展与人类文明之间的深刻联系,通过优化课程大纲、丰富线上资源和完善教学模式等手段,不断提升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课程负责人时笑婉老师则从课程目标、教学规划、第二课堂和改进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享。她提出,该课程将结合山西本地特色文化,打造独具特色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紧密联系。
“城市与文化遗产”课程组的杨瑞老师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建设情况进行汇报,杨老师指出:该课程内容进行了不断优化与更新,课程建设方面最大特色就是实践游学,通过游学让学生感受文化遗产的魅力与价值,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从而达到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目的。
最后,皮若兰主管进行了总结。皮主管指出,通识课程的设计与建设应基于对真实世界的深入思考与探究,以解决学生的困惑与需求为出发点。她鼓励教师们对课程教学目标、教学痛点进行精准分析,打好核心基础,并找到适合自己课程的教学模式。
此次会议不仅是对通识课程建设成果的总结与反思,更是一次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深入探讨与规划。我们相信,在全体通识教师的共同努力下,通识课程建设将不断创新与凝练,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教学之路,打造更多高质量的“金课”,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
撰稿:张亚杰
审稿: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