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研】共读、共研、共进 ——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读书会纪实

发布日期:2024-05-07    浏览次数:


根据三校经济学课程组月度工作进度安排,信院“生活中的经济学”课程组于近日开展第一期经济学读书会,阅读主题为《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中的成本相关章节,课程组负责人赵云老师作为本期领读人为课程组教师分享了自己的读书体会与反思。


在领读中,赵云老师首先对书进行了整体性的观感评价,即整本书虽然有整体的框架,但是书籍本身是脱胎于薛兆丰讲授的课程内容,所以读起来更像是慕课、小故事。作为喜欢经济学的普通读者来说,难度把握得当、可读性非常高,但是作为经济学教师来说,需要我们对他的内容进行结构与整合。书中的故事与案例,非常适合经过处理和改造之后变成我们的课堂案例以及课堂实验内容,比如在降到供需与价格的部分,薛兆丰教授讲到了“马克杯实验”,课程组也就依据讲义内容对这一实验进行了在设计,放到课堂上,收获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得出了“价格作为市场交易信使”的结论,对真实的市场交易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在科斯定理内容的领读过程中,老师们经过激烈的讨论,捋出了科斯定理在授课中的授课主线,即“权利界定”与“交易费用”,通过书中“火车与亚麻”、“燃油车取代马车”到老师们举出的“碳交易市场”的现实案例,恰当的引入到课堂上,以对分课堂的形式让同学们进行辩论、交流,能够体会到社会运行背后成本的深刻影响。在讨论的最后,课程组教师一致决定将科斯定理的部分再单独拿出来,大家一起结合《薛兆丰经济学讲义》与课程讲义对授课内容进行再设计。


经济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的思维方式,通过读书会上的分享与讨论,老师们不仅对自己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反思,并通过交流产生了新的授课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