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教研:哲学课程组暑期课程教研暨新老师试讲第一期

发布日期:2024-09-04    浏览次数:

8月18日,哲学课程组进行了暑期第一次教研活动,张素英、赵振滔、时笑婉、赵亚楠共同参与。本次教研主要两项议程,一是统筹“中国哲学智慧”、“美学漫步”、“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三门课程的课后活动,讲课后活动纳入“正蒙思辨协会”的社团活动;二是赵亚楠老师针对“中国哲学智慧”课程第一讲、第二讲试讲。

首先张素英、时笑婉、赵振滔三位老师根据教学需求商讨下学期课后活动安排。“中国哲学智慧”课程基于学生思辨力培养的目标,规划了读书会、观影会、辩论赛、社会实践四项课后活动。“美学漫步”立足于学生审美力培养的需求,从美学花艺、美学团扇、校园审美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力。“生态环境与人类发展”课程依托于“国际保护臭氧层日”、“国际动物日”、“世界粮食日”三个节日开展多样化的课后活动。三门课程坚持将课后活动覆盖所有上课学生,将课后活动成绩纳入课程平时成绩。


其次赵亚楠老师对“中国哲学智慧”课程的前两讲进行说课,赵亚楠老师介绍了在导论部分引导学生要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对世界文明的重要意义,突出中国哲学智慧的重要意义;在第一讲“学而实习之:如何有效学习”一节中以董宇辉等几个带货主播为案例,说明学习的重要性,以荀子《劝学篇》为例,说明中国古代所确立的学习观、学习态度及学习方法。时笑婉老师认为可以选择当下发生的案例,注意案例的时效性。


最后由赵亚楠老师试讲,本次试讲内容为第二讲中“性善or性恶,如何看待人性”部分内容,赵老师重点讲解了孟子的“性善论”与荀子的“性恶论”,先秦时期的“性善与性恶”不是表面的好与坏,而是面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时,是坚持善良本心还是随波逐流,中国古代的智慧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这正是中国智慧的一大特点。时笑婉老师点评,案例的选择要注意引起学生的共鸣。张素英老师点评要注意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学生视角进行逻辑讲解。


哲学课程组根据课程建设的不同梯队,进行个性化的课程改革,本次研讨稿后我们将继续凝练课程内容,并于近期开展第二次研讨。

撰稿人:赵亚楠

审稿人:张素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