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未来》课程组于8月20日晚组织开展第三次新课试讲活动。作为本学年新开设的通识必修课,本次试讲旨在完善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课程负责人赵凯老师主持活动,教研室主任李珂及任课教师王彤、李雪萌、任晋茹老师等参加。

李雪萌老师首先进行试讲,从生活实例切入,通过“手机人脸识别解锁”“电商平台智能推荐”等学生高频接触的场景,引导学生思考“AI如何实现精准判断”,自然过渡到“人工智能基本概念”讲解,明确AI是“让机器模仿人类智能、自主决策的技术方法”。从人类计算演进历程(机械计算、电子计算、网络计算、智能计算时代)切入,详细讲解算法定义、机器学习分类、深度学习原理及大数据四大特征,并加入了“动物识别”“二手房价格预测”等案例,生动形象。

王彤老师围绕这一主题,补充讲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深度学习的包含关系,强化算法与大数据的协同应用场景(推荐系统、智能风控等)及挑战(黑箱问题、数据隐私),并结合“医生看病”“女排队员身高判断”等案例辅助理解,通俗易懂。

教研室主任李珂在点评中指出,内容体系完整,案例选择恰当,互动形式有效,但应聚焦核心,删减非必要模块,明确“机器学习”为核心讲解模块,深度学习仅作基础概念介绍,不展开算法细节。这些建议为课程优化提供了明确方向。课程负责人赵凯老师则从课程受众出发,建议增加生活化案例适配文科生,减少专业技术细节讲解,确保学生能快速理解核心逻辑。任晋茹老师提出删去计算类导入、压缩章节细节,建议机器学习单独授课,补充大数据讲解维度。

赵凯老师作总结发言,强调本次会议明确了课程优化的核心方向——“精简内容、突出重点、适配学生”,全体教师需围绕“让文科生能听懂、理科生有收获”的目标,进一步打磨教学细节,确保新学期《人工智能与未来》课程既能传递专业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对AI技术的兴趣,为后续课程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撰稿:李雪萌
审稿: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