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识快讯

齐聚三亚天涯海角 探讨学科多元融合

发布日期:2024-04-09    浏览次数:


正所谓:他山之石可攻玉,三人之行必有师。为提高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3月30、31日,张亚杰作为晋中信息学院通识教学部的代表参加了在海南三亚举办的“跨学科视角下的未来教育”通识骨干教师教学能力提升培训。通过这次培训,教师获益匪浅,对于“跨学科”也有了全新的认识与理解。

此次培训以“乘风破浪聚力共赢”的团建项目拉开帷幕,团队通过协作完成“团队文化展示、超级接力赛、群龙吸水”等各项游戏,在游戏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此次培训分别邀请了来自西南交通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郝莉教授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中心主任曹柳星副教授做了“基于PBL与IDL的通识课程教学设计方法与实践”和“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程的蓝图规划与教学实践”的主题讲座。教授们的讲座精彩纷呈、鞭辟入里,老师们则听的津津有味、回甘无穷。郝莉教授在“教学创新设计工作坊”亲身指导我们如何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教学方法、核心表现性任务、跨学科整合能力等方面进行“逆向式教学设计”;曹柳星副教授则向我们展示了清华写作课的蓝图、节奏与实践,尤其是在曹教授参加的“围炉夜话”活动中,我收到了深深地启发。


下面将结合我的《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程来谈谈对我触动最深的几点:

第一、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方法一:多多挖坑讲学生不知道的+不能自己学的相关内容。这样的话可以增加学生对我们教师的信服度。试想一下,如果教师教授的知识全部都是网上可以搜索的内容的话,学生为什么要听我们讲授而不自己去阅读呢!方法二:适当转换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有利于课堂进展的观点和知识,但不是完全翻转课堂,教师应当有控制。可以通过学生展示加互评来活跃课堂气氛方法三:多给案例讲授的内容无论多么宏观抽象的,不如生动而切身的。我在课堂上则会通过图片、视频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接触晋商大院、感受晋商文化,甚至还会组织学生进行晋商游学,将所学知识学以致用,以实现“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方法四:提供激励用学生的错误,用同学的进步,用前辈的优秀激励,也可适当使用评价督促,但不能变成分分计较,要把握好度。要注重过程性评价增值性评价。山西票号与中国近现代金融课程是晋中信息学院的一门校本通识选修课,一直尝试提升对该课程过程性考核的侧重比重。对课程过程性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其目的和意义在于:1、贯彻“以学生为中心”和“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将学生由“课堂的客人”转变为“课堂的主人”;2、有利于全程实时把控和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优化课堂的教学设计,为学生呈现一门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金课”。调整后的过程性考核方式和所占比重:课堂笔记5%+课堂表现10%+期中作业5%+游学实践25%+课堂展示15%,其中:课堂出勤不作为考核项,但缺勤三次及以上取消考试资格;请假3次记1次缺勤;本课程过程性考核增设激励项,即参加第二课堂(晋商学堂)加分5%,参加论文比赛(通识素养大赛、卿云杯论文比赛、西浦跨学科创新大赛)加分15%。加分项目与平时成绩总分不超过60分。学生游学资料会一并入课程档案。方法五:融入刺激注重收集表情包,自己的知识体系中可以稍加利用。而我的课堂中这一点是比较欠缺的。

第二、跨学科课程教授首先,因为我们要面对的是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选的课,所以要有谦卑包容的心态,自己先打破对学科的固有认知,主动了解其他学科的思维方式。其次,要善于寻找平衡寻找介于其间的领域,技术中的哲学,人性中的理性(审美与感性也有其发生的逻辑),把握共同的底层逻辑。再次,落地实践我们经常说“隔行如隔山”,对于我们比较陌生的学科领域,我们一定要多请教“那个领域”的同行,多吸收新知识和新想法。可以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设计加不经意地专递给学生。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获益良多,我会尽快内化吸收此次培训的精髓,并且将所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和教学理念应用到我的教学环节中,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为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